殡葬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现代化
2020/3/11 14:29:58
文化不仅是人类的装饰物更应是人类的生存需要。人类不仅要生存,而且要生存得有尊严、有价值,这是人类文化的另一含义。当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了否定自身生存的时候,人类应当反思、更改自己的文化。殡葬文化的确立是人类自身的需要。时代不同,人类自身的需求也不同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而地球(生存空间)有限,人类寿命越来越长,而资源不足,人类的精神与物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环境遭到破坏,人类进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与人类文明背道而驰的现象,有些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去解决,而有些问题必须通过改造我们的文化才能加以解决。殡葬文化就是一例。土葬可以说是世界性的,在地球人口不多的年代,在人类不知环境污染的年代,在人类不知财富意义(增值)的年代,土葬似乎有它合理的一面,然而现实人类面对的挑战不再是自然界而是自身,因此,我们不能不从自身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现代人只有用现代思维甚至超前(超现代)思维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,这正是社会现代化的标志。现代化社会不仅指物质手段的现代化,更指人的思维现代化。当然,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是不平衡的,既有区域性差异,也有种族性差异,也有人与人的差异,甚至有时会出现自身功能性差异,即自身某个方面具有现代化,而另一方面仍处于传统、落后的状态。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,自身各器官功能是协调式发展的,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说也是如此。但是,非协调性发展也是存在的。因此,对于有缺陷的人或社会,就要善于借别人之长补已之短。发展有两个含义,一是自身协调式发展;二是补短式发展(借鉴别人)。
中国现代社会是从古老社会躯体上发育而来的,由于我们的现代化是借鉴而成,因此,在借鉴过程中总有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之嫌,所以导致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极化不平衡,总的来说,就是物质手段现代化与人的思想现代化不平衡。这正是国人不热衷殡改,甚至以现代物质手段操作丧事的主要原因。
在当代中国,殡葬文化已出现现代化倾向,但是这种倾向离现代殡葬文化还有一段距离,离产生生产力还有更大的距离。文化是生产力,是无形的,潜在、巨大的生产力。当中国人具备现代化思维方式之后,中国会为人类文明做更大的贡献。
火葬方式正在取代传统的土葬,而二次葬已不再是单一的土葬,而是树葬、海葬、江葬和河葬等多种方式并存。遗体(器官)捐献也悄然兴起,这不正是中国殡葬文化的一个质的飞跃吗?中国人的思维正迈向现代化的轨道。
蒙古火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