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7年,这位将军壮烈牺牲,主席、朱老总等人纷纷落泪

2021-04-02

1937年,这位将军壮烈牺牲,主席、朱老总等人纷纷落泪

"英雄战死错路上,今日独怀董振堂。

悬眼城楼惊世换,高台为你著荣光。"

这是1956年11月,叶帅视察河西走廊时,仰望高台县城楼,深切怀念董振堂将军而作的一首诗。

提起董振堂将军,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曾在长征中担任过红五军团的军团长,至于其他事情知道的并不多,这或许是董振堂将军早早陨落的缘故。

但是,历史是不应该被忘却的,尤其是那些在西征途中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红军将士们,让我们摊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,纵览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红色战将。


董振堂,1895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一个中等农民家庭。

幼年时期,正值清朝未年,当时八国联军入侵,义和团运动兴起,社会动荡不安。华北又年大旱,粮食欠收,全家7口都染上霍乱,祖父母相继病故,家庭生活贫困。

12岁那年,八国联军入侵后建立的天主教堂洋教土与教徒横行乡里,鱼肉百姓,邻村教徒纠集一伙人趁麦收时节,抢夺董家小麦,把董振堂父亲打得头破血流,还连扎9刀。

目睹教徒的暴行,董振堂心里焙下了深深的阶级仇、民族恨。他强烈要求上学读书,长大后为父亲报仇。

1921年10月,董振堂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炮科学习。毕业后到冯玉祥的陆军十一师担任参谋见习官。见习期满后,他放弃了到师部工作的舒适生活,主动要求到部队基层学兵团炮兵连当了一排排长。

至此,董振堂度过了学生生涯,开始了戎马一生的军人生活。

因为战功显赫,董振堂由排长一级一级升到师长,曾参加过北伐战争,1931年任国军第26路军73旅旅长,同年12月14日,他和赵博生等人率领第26路军1.7万官兵举行宁都起义,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,起义部队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,董振堂任军团长。


1932年,董振堂被批准入党,兴奋、激动之余,也让他想了很多严肃的问题,归结到一点,就是: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党,献给人民,并为之奋斗一生。

当时,他在旧军队中还有一些私产,打算全部交党费,最后争来劝去,留下了五分之一,大概有300块银元。

这300块银元,董振堂原封不动交给警卫员保存,自己一个不动,遇到生病的干部战士,就从中拿出来一些,买东西给他们补养身体,一直到长征路上才用完了那300块银元。

在捐献积蓄的同时,董振堂把自己一条紫红底带白色图案的俄国军毯,赠给了朱总司令。朱老总对这条毛毯非常珍视,从江西苏区一直带到陕北根据地,之后又经过八年抗日战争、三年解放战争,一直到全国解放,最后献给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。


1937年1月,董振堂率领红五军攻占高台城后,很快被两万敌军包围,他在只有4000兵力的条件下,死守九天九夜,直至1月20日壮烈牺牲。

董振堂牺牲的消息传来,主席、朱老总等人非常伤心,纷纷落泪,为其准备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。

全国解放后,分别在石家庄和高台烈士陵园中建立了“董振堂同志纪念碑”,朱老总和徐帅为烈士题写了挽词。

在3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,党和人民也没有忘记董振堂的家人,总理亲自指示,把董振堂的老伴贾明玉接到了北京,颐养天年。

在根治海河会战时,原有的规划需要动迁董振堂家的祖坟,此事最后惊动了上层,在主席的过问下,规划进行了修改,绕过了董家祖坟。

这无不反映了我们的领袖对董振堂烈士的感情。

几十年过去了, 在我们的记忆里,他永远是那么年轻,如同永不凋谢的青松。他为之奋斗的事业,正是为了我们今天和未来的幸福。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,不是无益的哀伤,而是向他学习,使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、高尚的品德代代流传下去!

回复评论

我要发表

评论内容 :

送书

价格:20.00币/本

送书支付

单价:炎黄币

支付成功

成功支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