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红33军首任政委,与董振堂一同牺牲,50年后家人才得知消息!
2021-04-02
1983年,原红四方面军99师师长、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王波在瞻仰高台烈士陵园时,有感而发,写下了一首《哭高台》:“河西走廊觅亲人,昔日战友何处寻?一片黄沙埋忠骨,高台寝陵哭英魂。革命壮志今已酬,祁连雪山今染透。三千丹心光日月,西征路上照千秋。”在46年之前,高台县境内曾发生一场悲壮的战争,西路军第5军在这里与十数倍于己之敌遭遇,最终除了少部分人成功突围之外,大多数红军战士都壮烈牺牲,其中甚至有两位军级将领,一位是赫赫有名的董振堂将军,而另一位就是本文要说的烈士,他便是后红5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。
杨克明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,早年间曾就读于涪陵省立第四中学,在校期间受童庸生影响,走上了革命道路。1927年,杨克明在老家组织了一支30多人的革命武装,后进入郭汝栋部担任政训处处长,并以此身份为掩护,秘密发展地下党员。1930年,在四川省军委书记李鸣珂的领导下,建立了四川省二路红军游击队,杨克明担任第2中队中队长。不过,当时家里人并不同意杨克明参加革命,认为革命太危险,有一次杨克明抽空回家,母亲一边为他缝补衣服,一边恳求他不要再背井离乡,然而,杨克明最终还是坚持要参加革命,含着泪告别了母亲,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。
1932年,红四方面军入川,杨克明和王维舟一起领导川东游击军,配合红四方面军解放了宣汉、达县等地,1933年,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33军,杨克明担任首任政委。此后,张国焘在川陕根据地大肆肃反,杨克明是坚定的反对者,这招致了张国焘的不满,张国焘便将他调离指挥岗位,改而担任内务部干事,从事后勤工作。1935年,红33军与红五军团合编为红5军,杨克明担任政治部主任,时任军长的正是董振堂将军,在此后两年的时间里,两人一直并肩作战,成为患难与共的战友。
1936年,杨克明和董振堂率领红5军2800余人向高台进军,一举攻克高台县城,然而,1月12日,马家军便大军压境,逐步向高台县推进。董振堂下令城内各处的制高点,并亲自指挥作战,先后数次打退马家军的进攻。1月20日,马家军利用人海战术,向高台县城发起猛攻,董振堂、杨克明指挥部队奋勇作战,先后击溃了两千敌军,然而终因寡不敌众,被敌人破城。此后,红5军与马家军展开巷战,师长叶崇本在巷战中壮烈牺牲,危急时刻,杨克明劝说董振堂将军实施突围,然而董振堂坚持要与战士们奋战到底。
此后,杨克明也豁出去了,他率领几个战士向敌人杀了过去,打得敌人仓皇败退,他对战士们说道:“同志们,我们必须拖住敌人,减轻军长的压力!”为了掩护主力突围,杨克明带着几名战士爬上了房顶,向敌人猛烈射击,然而不一会儿,马家军就将房屋四周包围了,最终俘虏了杨克明。敌人将马刀架在杨克明的脖子上,狞笑道:“你要是投降,我可以放你一条生路!”杨克明朝敌人的脸上啐了一口唾沫,大声喊道:“就算是死,我也不会向你们这些败类求饶!”敌人恼羞成怒,一刀向杨克明的胸膛刺去,杨克明壮烈牺牲,年仅32岁。
杨克明死后,由于西路军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禁,因此家人并不知道他已经牺牲,直到1983年,杨克明的老部下、原红33军99师师长王波来到高台烈士陵园,他发现杨克明烈士的《革命烈士证书》一直无人领取,于是决心找到杨克明烈士的遗属。王波回到省委之后,向组织上反映了这一问题,省党史办用了整整两年时间,终于得到了一个线索:杨克明的本名叫做陶树臣,乃是川东长寿县云集乡人。此后,四川省委继续进行调查,最终在贵州省委的帮助下,终于找到了杨克明烈士的儿子陶森林,而此时距杨克明烈士牺牲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时间。